雕塑四十年 · 第一回展
陆垒
深圳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深圳
文|盛葳、康学儒
2018年,恰逢改革开放40年,在这40年的历史进程中,我们的伟大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日新月异的重要变化,中国雕塑同样也取得了极其重要的开拓性成就。为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年,展现雕塑领域创新成果, 推动中国雕塑不断繁荣发展,丰富人民群众文化艺术生活,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经过精心筹备,特举办“雕塑四十年”系列展。
“雕塑四十年”系列展从2017年底至2018年分4个部分倒叙进行,逐步与广大观众见面。每个部分将遴选该时期具有历史意义的代表性雕塑家的代表性作品以及部分经典个案,在深入研究和总结梳理的基础上,进行有机组织和展示。一方面,梳理总结40年来中国雕塑具有代表性的成绩与发展线索, 另一方面,面向未来探寻中国雕塑最新的发展方向与可能。
第一部分将集中展现1978年至1992年中国雕塑的创作成果。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潮流,整个艺术界呈现出几代同堂、竞相创造的崭新局面。雕塑创作开始突破单一领袖像的模式,出现了多元化的探索与创新,尤其是在85新潮美术运动的背景下, 中国雕塑重新开启了现代化的进程,让雕塑走上了复归自我的思考与实践之路。
第二部分将集中展现1992年至2000年中国雕塑的创作成果。这一时期是改革开放的深化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和成就的扩大,一方面使城市化进程大大加速,城市公共雕塑大规模出现,另一方面,对外开放和全球化又使得雕塑的探索开始吸收包括海外雕塑在内的新成果。 无论是在雕塑题材、语言方面,还是在雕塑本体观念方面,均成绩斐然。
第三部分将集中展现2000年至2008年中国雕塑的创作成果。千禧年在各个方面都呈现出新的转折,文化艺术领域也不例外,新的理念和手段不断涌现,使得这一时期的雕塑创作呈现出极其多元的态势。2001年加入WTO是中国改革开放史上的一件大事,与之相似,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同样成为这一进程的加速器。艺术市场在这一阶段空前活跃,对非营利纯学术探索的支持也大大增加。
第四部分将集中展现2008年至2017年中国雕塑的创作成果。后奥运时代,中国雕塑家与世界的互动呈现出更加明显的趋势。尤其是在受到当代艺术的重要影响下,突破雕塑既有本体观念,或者从观念艺术的角度重思雕塑成为新的探索方向。 影像、互联网和高新科技也纷纷进入雕塑领域,使雕塑创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格局与多元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