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绘画理解为在语言缝隙间连接不同关系的行为
作者:刘聪
我画画,但我不强调自己的画家意识,不沉迷在媒介语言的神话里,这样说起来有点矛盾,我是把绘画当作一种艺术形态理解的。
“绘画语言”有时候像紧箍咒一样戴在画家头上,有点没必要。但在我的理解里,绘画的语言状态是在行动中自发的,简单说,你只要在画画,它就有语言发生。
所以我更多兴趣是看装置或者雕塑艺术家的作品,或者照片影像之类的,我看的是对艺术的理解,而不是语言。
我看画经常不是审美性的,当然审美是基础,然后我会有意去感受画家在画里对语言做了什么样的取舍、判断,其实是可以在画面上摸得到画家的思考和情绪的,当然如果有的话。
Mindroom系列的水彩,我把它们称为系列,因为它们是在“Mindroom”这样一个标题概念的框架里展开的,方法也很清楚,就是做一个假空间,像置景一样进行一些视觉元素的拼贴。
对我来说是轻松的,因为我是上帝视角在摆布画面,不是像画油画那样,和画布面对面交锋肉搏。
纸上作品我都坐着画,油画是站着画。坐着便于制作图像,站着更有助于手臂运动,面对的是和我的身体一样有厚度有体积的画框,感觉是很不一样的。
我在近几年的绘画创作中一直把形象作为结构画面的支架使用,通过一些干预动作改变形象的轮廓和结构方式,来实现我想赋予视觉的力量和强度。
我对形象做尽可能清晰直白的描述,试图以此越过想象的纠缠把感觉引向更加直接,或者更加似是而非的直觉里。
在创作中,画家既是创作者也是观看者,在进退反复之间处理流动的感觉与具体画面之间的关系。
绘画是纯粹的形式,内容是形式所具备的意义潜能。通过观看,观众在感觉中参与意义的生成和建设,并以此执行创作者的身份。
由此我把绘画理解为在语言缝隙间连接不同关系的行为。以身体为轴,建基在日常经验之上的绘画创作可以作为一种具备超越性的存在形式而获得信任。